3月3日,萬科公布其2月銷售數據。數據顯示,2015年2月份,萬科實現銷售面積75.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83.9億元。
2015年1-2月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271.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316.0億元。
對于前2月數據,萬科董秘譚華杰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雖然同比去年前2月的121億有所下降,但是今年春節對房地產行業影響比較去年大,因此萬科2月銷售仍處于一個正常的水平。
土儲少是把握節奏
在拿地方面,2月萬科依然表現謹慎,僅新增沈陽皇姑紫臺、成都新都五龍山F地塊兩項目,項目總凈用地面積約13.4萬平方米,總地價款為7.75億元。
拿地如此謹慎,譚華杰稱,未來萬科仍會著重尋找比較有土地價值的地,所拿地塊規模只要滿足萬科正常的經營發展需要就可以。
針對早前消息指萬科2014年全年土儲過低問題,譚華杰也首次向觀點地產新媒體回應稱,2014年房價是下跌的,但是地價是上漲的,同時萬科在2013年拿了較多土地,所以2014年萬科拿地速度就相應放緩,控制了拿地的節奏。
數據顯示,2014年萬科新增項目地塊39個,對應權益規劃建筑面積676.2萬平方米,支付地價款約273億元。而2013年新增加項目數為104個,對應權益規劃建筑面積約2148萬平方米,拿地金額超過800億。
此外,譚華杰還向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在當下企業去拿更多地是較為不平常的行為。
譚華杰指出,因為黃金時代房價是單邊上漲,所以需要盡可能的拿更多地,售更多房子,因此靠增加土地儲備來發展的模式是黃金時代的模式。
“黃金時代不動產升值速度超過融資成本,這種情況下多融資多儲備土地,從商業角度多拿地也有利好的一方面;但進入白銀時代房價單邊上漲的時期就結束了,這時候不宜拿過多的地。白銀時代土地拿的過多不是財富而是一個問題”。
融資能力才是分水嶺
另外,針對目前資本市場受佳兆業債權違約事件影響,有更多債權人會更加謹慎選擇投資標的問題。
譚華杰對觀點地產新媒體稱,在白銀時代企業融資能力強弱確實較為關鍵,但在整體社會利率水平下降情況下,雖然違約事件出現可能導致債權人變得更加謹慎,企業的融資成本更高,但對于萬科等信用評級較高的房企影響不大。
不過,譚華杰還是表示,未來不同企業融資能力分化會更為明顯,而融資能力較弱企業對自身發展會有較大影響。
“黃金時代不動產升值快,企業可以承受較高的融資成本;但進入白銀時代,融資成本成為企業盈利水平重要的分水嶺,甚至能決定很多業務能做不能做”。
雖然不擔心融資方面的問題,但畢竟已進入白銀時代,譚華杰因此也向觀點地產新媒體明確表示,萬科一直在尋求轉型,加大新業務探索尋找新的利潤點,同時革新傳統業務。
譚華杰指出,白銀時代萬科除了關注產品服務本身外,還在關注經營的效率。其中組織效率是其中的一個,即通過組織變革來提升組織效率。
據了解,在組織變革方面,日前有消息稱,萬科集團為了提升利潤,正在展開組織架構變革。而萬科的組織架構調整包括各分公司裁員,并鼓勵各地方公司突破找路,探索創新業務。
甚至有消息指“內部瘦身指向的方向是擴大外包業務。人力資源、行政管理,甚至部分財務業務等均成為精簡的重點部門。”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