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行“930”信貸政策滿月之際,2014年10月2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其中包括穩定住房消費,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
在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住宅市場量價齊跌的背景下,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要求“穩定住房消費”。作為中央層面對房地產市場的官方表態,意味著政策托底樓市下行已經明確,并將在下一階段持續推進。
繼地方政府頻頻取消限購、發布各類刺激樓市政策之后,中央政府也頻頻出招,主要今年以來全國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住宅市場的成交低迷,以及大部分城市土地供求的低位運行,顯著影響財政收入尤其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根據財政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受房地產市場成交額下滑等影響,9月房地產營業稅406億元,同比下降4.7%,前三季度僅同比增長3.8%。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前三季度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16.6%,較去年同期增速(49.6%)大幅回落。
回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樓市全面下行期間,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政策,當時在各項政策的刺激下樓市迎來了強大力度的反彈,那么現如今,中央政策和當時相比有哪些異同,我們逐一來分析下。
第一,銀行資金面寬松程度有別。2008年救市效果之所以能立竿見影,除了政策本身大幅調整之外,離不開貨幣政策寬松的重要背景。在2008年9月至12月間,經歷了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四次下調基準利率。
而今年此前的定向降準對房地產市場難有大的影響,當前無論是貨幣供應還是社會融資規模,均與當年存在顯著差距(見圖1)。
第二,央行信貸放松取態相同,執行有異。2008年發布的國務院131號文件中提出“鼓勵住房合理消費”,具體舉措包括房貸首付比例調至20%、利率下限基準利率0.7倍。最主要的是政策出臺后,各大商業銀行所有商品住房類型均按此執行。
然而,此次信貸放松能否真正落地,取決于商業銀行自行確定。央行“930”政策出臺一個月以來,除了首套房認定標準放寬之外,房貸利率并未出現明顯下調。目前,在銀行實際執行過程中,不僅受到政策底線嚴格控制,同時往往出于資金成本、經營收益、風險控制等角度考慮,對具體個人執行不同的信貸方案。
第三,財政稅收政策不同。2008年救市期間,全國范圍內將營業稅免征年限縮短至2年。
與之對比,本輪政策調整也已經對住房信貸政策全面放松,而營業稅免征年限尚未調整,依然需要達到5年。在前期限購退位刺激作用有限,而信貸放松落地不易的情況下,近日營業稅免征年限或將縮短的傳聞四起。而一些地方政府,已率先采取財政補貼購房的方式開展托市。
第四,房價調整有差異。本輪無論是調整時間還是下跌幅度均不及2008年。當時中原二手住宅價格指數下行周期達到9個月,六大城市跌幅在7.5%~12.7%,而此次始于今年5月的指數下行經歷了5個月時間,六大城市跌幅僅在0.9%~6.3%。價格調整有限,不利于市場成交的企穩復蘇。此外,多地高企的商品房庫存,打破市場供求平衡,且將長期影響市場走勢。
第五,外圍因素大為不同。當時,在政策全面放松的情況下,各路資金涌入樓市,投資性需求異常活躍。而當下,無論是資金還是投資性需求進入樓市的外圍因素影響較多。首先,本屆政府持續推進的反腐工作,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高端產品領域沖擊明顯。其次,不動產登記工作的穩步展開,以及房地產稅立法進而全面開征房產稅的預期,影響市場投資需求。最后,隨著居民金融理財渠道的不斷拓寬,房地產價格漲幅收窄、流動變現能力較差的局限性凸顯,也對資金的涌入帶來較大分流影響。
雖然今年以來從地方政府放松限購出臺措施刺激樓市,到中央銀行松綁信貸和中央政府維穩樓市的政府取態來看,房地產宏觀政策的托底明顯。然而,目前房地產市場特征與過往有所不同,單純寄希望于政策救市的歷史或難重演。加之,宏觀政策的取態也有差異,將使得本輪各類救市政策能否真正奏效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