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逐漸飽和和開發成本的水漲船高,到海外投資成了本土開發商擴張、分擔風險的另一條路徑。這種趨勢從2011年開始大規模出現,且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加大了對海外住宅開發用地的投資。
根據仲量聯行最新數據,2014年一季度中國機構投資者對海外房地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5%,達到21億美元。其中,商業地產投資約10億美元,住宅用地投資約11億美元。雖然中國機構投資者仍是商業地產市場的主要買家,但其實際增長主要來源于對住宅開發用地的購買。
仲量聯行全球資本市場研究部總監David Green-Morgan表示:“隨著中國主要的住宅開發商尋求海外投資機會,以應對國內經濟和房地產市場增速放緩的局面,2014年一季度中國機構投資者對外住宅開發投資額同比飆升80%,由去年同期的6億美元增至11億美元,其中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最受中國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可以看到,綠地集團近期表現得最為活躍,先后在倫敦購買了Ram啤酒廠開發項目和Hertsmere House的住宅用地,并在洛杉磯和悉尼分別購買了一處住宅用地。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初,綠地就拋出了345億元的海外投資計劃,目前綠地集團已是中國房企出海投資規模最大的。綠地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曾向媒體表示,今年綠地全年海外總投資額將新增超100億美元,銷售收入將超過200億元人民幣,明年預計將超400億元。
2014年一季度,除了自主開發策略外,中國機構投資者對外房地產投資還采取了與海外開發商合作和組建合資公司的形式。比如,中國信達就與美國Zeller集團攜手,共同出資3.02億美元收購了位于芝加哥的一棟辦公樓。另外,碧桂園在澳大利亞組建了碧桂園澳大利亞私人有限公司,出資7300萬澳元購買了位于悉尼西北部的一處住宅開發用地,首次涉足澳大利亞住宅市場。
仲量聯行國際資本集團中國區總監夏飏飏指出,預計在今年的后三個季度里,資金充足的中國機構投資者對海外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興趣及其活動將繼續增長;預期2014全年中國機構投資者的海外商業房地產投資總額可能突破100億美元大關。(吳斯丹)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