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共和國同歲——長沙市房屋產權管理局建局60周年紀實 |
| [作者]:策劃:長沙市房產研究中心 |
一場文夕大火曾令長沙城滿目瘡痍。到解放初期,長沙城市房屋建筑面積僅有482.57萬平方米,其中70%以上是棚屋,“道路不平、溝渠不通、飲水不潔、電燈不明”,是當時長沙市民居住環境的真實寫照。窮則變,變則通。此后,以“筒子樓”為代表的居民宿舍開始大量出現,市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了較大改善。改革開放更是使長沙人的思想觀念豁然開朗,特別是近幾年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超常規發展,住房保障機制不斷創新,房地產投資大幅增加,商品房年均上市量超過800萬平方米。更令人欣慰的是,在住宅建設發展的同時,人居環境品質也得到了不斷提升。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內,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長沙房地產業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低檔到品質的良性發展階段,充分發揮了房地產業在長沙社會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住宅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房地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與此同時長沙的城市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60年的奮斗歷程,對長沙房產人來說是一部敢于承擔、攻堅克難的拼搏史,是一部勇于創新、與時俱進的改革史,更是一部勤于探索、團結奮進的創業史。在這寶貴的60年間,我們與時間賽跑,贏得了“市場穩定、保障增強、形象改變、地位提升,實力增強”的顯著成績,進入了不斷完善、需求突破的新階段。前進需要動力,發展需要平臺,“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確立,為我們搭建了一個破解統籌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難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平臺,提供了一次實現房地產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大歷史機遇,賦予了我們探索實現科學發展新路子的重要使命。 回顧長沙市房屋產權管理局60年的發展進步,回首長沙城市60年的滄桑變遷,點滴的紀錄歷經時間的洗練,愈發凸顯意義,愈加讓人感動。我們欣喜地看到,長沙的道路更寬敞了,住宅建筑更高也更多了,居民居住條件越來越好,投資的環境也越來越優化,一個宜居城市的雛形已經生動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面對未來,我們守望而擔當;面對未來,我們任重而道遠。歷史的步伐依然在前行,長沙房產人今后必然還有更多的目標去追逐、去演繹、去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