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導大河西 騰飛新引擎 |
高瞻遠矚,大膽創新,英明的決策者們始終在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的成長與發展出謀劃策、保駕護航。在領導者眼中,大河西先導區無疑是未來助推長沙、湖南,甚至是中部崛起的強力新引擎。 領導寄語: 原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春賢 改革創新 狠抓“兩型” 張春賢表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首先必須重視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一定要先有總體規劃,長沙市要在總體規劃下完善自己的規劃。尤其是先導區的規劃,要博采眾長,要突出“兩型”。湖南確實太漂亮了,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丘陵地貌全國少見,別的城市大多建立在平地上,我們在這樣的地方建設城市,做好了就是獨一無二的湖南特色,一定要加深研究,做好詳規。同時我們也存在土地少、能源少、科技創新有待加強等問題,要汲取世界城市建設的經驗教訓,城市建設要組團式發展,城市之間要留有間隔,在總體規劃沒有出來之前,寧可不急于動工,也要避免出現敗筆、留下遺憾。 張春賢還強調先導區建設要突出節能節地、環境保護、城鄉統籌,重視產業發展,提升規劃建設品位,處理好先導區和老城區的關系等。 湖南省委書記 周強 轉變發展方式 全力建設兩型社會示范區 “長沙作為省會城市,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著力提高首位度,提高輻射能力,要著眼提升湖南在全國競爭力,建設中部中心城市。”周強要求,全力將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成為“兩型社會”示范區,一要加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發揮長沙區位優勢,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二要促進產業升級,要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三要大力提升城市品位,不斷改善城市面貌,打造宜居城市,創業城市,做好城鄉統籌。四要進一步擴大消費,特別是要充分發揮長沙深厚文化底蘊優勢,打造旅游消費增長點。 周強要求,長沙大河西先導區要著力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做大兩型產業規模,著力探索出一套“兩型社會”建設指標體系,在集約節約用地,節約能源,推廣利用新能源等方面積累經驗。省委省政府將在基礎設施建設、戰略性產業布局、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方面支持長沙加快發展。 先行先試 加快推進步伐 立足新起點,著力抓好“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重點工作,堅持先導區先行先試,并且加快推進步伐。一要進一步落實、完善規劃。做好長沙、株洲、湘潭三市規劃協調。二要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三要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四要著力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五要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六要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七要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八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國家環保部總工程師 萬太本 “環境友好,資源節約” 生態優先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通過探索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由城鄉二元向城鄉一體發展轉變,由偏面發展向全面發展轉變,協調推進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這些做法完全符合國家倡導的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尤其是生態優先的規劃理念,反規劃的理念,而且是這樣做的。我都非常贊賞,以前搞城市規劃,是哪些建什么建什么先搞好,剩下沒地再說怎么保護。反規劃思想是哪些動不得,把山林、濕地、河塘、湖泊等生態走廊先圈起來,不能動,把這些先保護起來,剩下的地再來開發建設,這種做法是國際上非常流行的規劃趨勢。我們長沙這么做了,實踐看來效果也非常好,這就是我們講的“環境友好”。先導區三集中、四組團、節地、節水、節能的措施,這符合“資源節約”。長沙市兩型社會的建設,也必將給全國兩型社會建設起到一個示范性的效應。 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 孔涇源 新區建設與老城改造完美結合 要通過改革試驗,做好新城區建設與老城區改造、傳統產業改造以及農村城市化結合的文章。大河西先導區是新區建設,如何把新區的建設與老城區的改造、傳統產業的改造以及農村的城市化結合起來,這是個嶄新的課題。如果說是簡單地看,我們在更高形態上、不同層面上或者新的發展理念上復制東部地區的開發區的發展模式,人們不免有些質疑,但是如果我們把新區的建設和老城區的改造、傳統產業的改造以及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結合起來的話,我們就可以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觀念、新的發展理念。“十二五”規劃肯定是一個促進科學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規劃。我們在新區的建設上,一定是新老的結合,這種結合包括傳統產業的改造,包括老城區的改造,這才是綜合改革試驗和區域的協調發展。 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 董祚繼 集約節約用地 深化改革創新 兩型社會建設核心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其中的關鍵之一是集約節約用地,進一步探索出更多的集約節約用地的措施,為全國提供示范。長沙把集約節約用地作為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從規劃計劃管理,用地標準的控制,市場建設,財稅政策,考核評價等方面鼓勵和引導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別值得指出,長沙市探索形成的城市改造、園區開發、農民安置、農村整治、道路建設等五種節地的模式,在全國很有示范和推廣價值。我們大河西先導區具有難得的,能夠形成山水田園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特別是我們要探索的一套先進的規劃理念和規劃體制,我深信大河西先導區的規劃一定能領時代之先,成為經典之品。我設想能不能在長沙市的這方面推行先行先試,比如說能不能將大河西先導區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然后按照規劃全面查清這個區域范圍內的建設用地,有增有減,我們采取一套管理辦法使增減能夠平衡,確實不能平衡,需要增加的部分,我們再采取一套管理辦法,分別使用不同的計劃指標來進行管理。 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 陳潤兒 先導先行 支撐長沙大發展 打造先導區,建設大河西,全面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既是一幅美麗的藍圖,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要按照先行先試、敢闖敢試、邊干邊試的原則來謀劃先導區的建設,推動大河西的發展,使大河西成為支撐長沙未來發展的增長極。 陳潤兒指出,科學發展,關鍵點在河西;帶動發展,支撐點在河西。首先要充分肯定成績,堅定必勝信心。其次,要圍繞三年目標,把握建設重點。陳潤兒說,一是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承載功能。二是要突出重點片區開發,展現新區雛形。三是要提升園區發展水平,培育產業優勢。四是要加強生態環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園。與此同時,要探索建立落后產能淘汰機制、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生產污染治理機制和資源節約獎勵機制。五是要推進綜合配套改革,激發創造活力。 堅持規劃先行 保護生態環境 要實現“建設大河西,打造先導區”這一戰略構想,首先必須做到堅持規劃先行。規劃是配置城市建設資源的基礎,是提升城市建設品位的藍圖,是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的龍頭。城市建設的高水平,首先在于規劃的高水平。先導區的規劃,要按照“兩型社會”的要求。第一,建立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編制上突出科學性、創新性,實施上堅持一貫性、嚴肅性;加強規劃管理,嚴格規劃執法,不徇私情,不講價錢。第二,要始終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大河西優越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賜予長沙的寶貴遺產,彌足珍貴,保護這里的山丘、水體、植被,凸現新區的生態、檔次、品位。在新區建設中,要破除“幾通一平”的舊觀念,倡導依山就勢的新思維,杜絕移山、填水、毀林等愚蠢行為,實現城在山中、房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 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 張劍飛 建設大河西 關鍵在“兩型” 大河西建設要按照“兩型社會”的要求,提升發展理念,使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理念入腦、入心。要防止過去那種城市建設“攤大餅”式的發展道路,強化規劃在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引導作用,樹立規劃節約是最大節約的理念,使我們城市的環境更加宜居,產業符合“兩型社會”要求。先導區作為長沙城市拓展的重要區域,是省會長沙功能升級的重要轉折點。同時,構建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區域指標考核體系,系統研究城市空間戰略布局,提升城市的綜合品質和持續發展能力,以真正能夠落實“兩型社會”要求,指導城市建設良性發展。“我們的城市不應是一部‘經濟機器’,而是市民安居樂業的家園、后人引以為豪的遺產。”建設高質量、耐久性的城市建筑,就是資源節約的一個有效途徑。 長沙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謝建輝 創新建設模式 率先破題“兩型社會”建設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自成立以來,著力探索改革路徑、創新發展模式、發揮示范作用、形成帶動效應,率先實踐“兩型”建設的新理念和改革試驗的新要求。 先導區,項目建設實行“三制合一”新模式。一是推行項目法人制,先導區范圍內所有經營性項目交由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建設;二是推行項目代建制,通過市場招標的手段選擇代建單位,真正實現建管分離;三是推行項目回購制。 投融資實現市場化。一是搭建新型融資平臺,成立先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先導區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的融資載體和投資主體,徹底實現政企、政資、政事“三分離”;二是引進社會資本和戰略投資者,按照“未來河西城市中心”的定位,將其建設成為放大智力資源的園區、對外開放的平臺、國際會議會展中心、金融后援基地。同時,還引進了一批產業基金,加大對產業發展的投入。 增強先導區核心競爭力 推進體制改革,固核心競爭力之形。大河西先導區的建設,新城建設是抓手,產業發展是支撐,體制創新是引擎。要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先點后面”的原則,重點推進土地管理、環境保護、資源節約、金融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突出綜合性、注重操作性、力求示范性。強化文化建設,彰核心競爭力之魂。就先導區而言,個人的命運與先導區的發展緊密聯系,就長沙市而言,先導區是長沙市的先導區,先導區的發展推動整個長沙市的發展,有利于縮小長沙東西差距,促進均衡發展,實現再造一個“新長沙”的奮斗目標。發展“兩型”產業,顯核心競爭力之效。“兩型”,是大河西先導區的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要圍繞“四區一極”的目標,著實抓好“兩型產業”建設。 長沙市副市長、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趙文彬 堅定不移地推動先導區城市化進程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的建設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逆勢而上的。打造先導區事實上就是長沙的造城計劃,先導區的建設風險是巨大的,我們時刻都在警醒自己,如何避免成為失敗的多數,爭取成為成功的少數。先導區的建設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到七點:一是善謀大勢。是戰略決定成敗,而不是細節決定成敗。二是體制順暢。三是能抓戰機。四是會御將領。五是敢冒風險。六是上下同欲。七是清正廉潔。我堅信,我們能做到這七點,我們同樣能夠取得大河西先導區建設的勝利。 打造全新經濟增長極 大河西先導區要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國家設立綜合改革試驗區,一個重要目的是尋找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中央批了武漢和長株潭為“兩型社會”試驗區,其意圖是要把武漢和長株潭構筑成一個大的城市群,通過城市群的發展帶動中部的發展,成為中部的核心動力,而大河西先導區就是要促進這個核心的形成。經過兩年的建設,我們越來越有信心,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將長株潭打造成一個1000萬人口的城市,與武漢成為雙核,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五極,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