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2 重構區域新高地 暢享人居好生活 |
高鐵飛馳而過,帶來的是站點周邊輻射圈的“黃金滿地”,土地價值、開發價值、投資價值、商業價值、物流價值、居住價值……全方位價值的不斷飛漲,為長沙城塑造了一個發展新高地,也為人們營造了一個極佳的宜居生活圈。
Part1發展/
以高鐵時速 造城市中心
曾經的黎托鄉
身處如今路網通達、寸土寸金、施工塔吊林立、高樓拔地而起、建設場面熱火朝天的高鐵新城,不妨細細回憶一下曾經的新城前身黎托鄉,感受高鐵新城的前世今生。雨花區的黎托鄉東鄰瀏陽河、北連長沙市,面積29平方公里,位于城市最東邊的城鄉結合部,是長沙實施城市空間向外擴張的前沿地帶。
多年前的黎托,依山靠水,是一片低洼、閉塞、貧窮的城市邊緣地帶,鄉土氣息濃厚。住在黎托鄉感覺離城市很遠,交通極不方便,每次進城要走過幾條彎彎曲曲的村道,花上較長的時間。以前,村民們每個月要趕幾次集,集市進貨渠道五花八門、質量參差不齊,還占路為市影響交通,村鎮經濟發展十分緩慢,生活環境差強人意。難以想象,由于體育新城,繼而高鐵新城的開建,曾經的黎托鄉開始了它的繁華蛻變,不斷完善的道路交通配套將黎托鄉納入了城市發展網絡,資金流紛至沓來,隨之而來的是一輪接一輪的開發熱潮。黎托由郊區變城區,由農村變城市,這里的人們從種田到種菜,到現在轉變為市民,生活逐步富裕,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已作別農耕,在工廠、商場或寫字樓里憧憬未來。由于高鐵新城的落戶,平靜樸實的黎托開始了一輪大規模的拆遷提質改造,從此走上了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軌道。
黎托鄉能夠從眾多可選區域中脫穎而出,被選址為京廣高鐵長沙南站所在地,必有它的天時地利。黎托鄉的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附近有多條道路改造就可直達;多為農田,征地拆遷量小。更重要的是,長沙市要拉開城市骨架、東拓發展空間,只有黎托鄉所處的東邊綜合條件最高最好,臨近中心城區,并且擁有大量待開發田地。于是,在一場激烈的高鐵交通戰略站點的爭奪中,黎托鄉成功突圍,從而拉開了黎托鄉脫胎換骨的發展序幕。
如今的價值高地
高鐵新城的發展速度之快、強度之強、品質之高令人驚嘆。曾經的落后郊區,一夜之間成為城市發展高地,土地價格一路飆升,開發價值成倍增長,充分演繹著高鐵時速般的變遷史。這其中經歷了片區從無到有的發展軌跡,經歷了漫長艱辛的規劃建設周期,才有了今天高鐵新城輝煌的發展成就。隨著國家京廣高鐵等建設計劃的拋出,長沙市委市政府便開始了高瞻遠矚般的運籌帷幄,從2006年開始進行一系列高鐵新城建設的規劃調研論證,并且著手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到2010年高鐵新城整體控制性規劃基本落定,高鐵新城才真正走上了提質改造、片區升級的發展之路。
區域戰略地位日益提升。2009年以來的高鐵時代對長沙高鐵新城的誕生意義重大。武廣新火車站9月底竣工,長沙到武漢段率先試運行,武廣客運專線2010年1月1日全面竣工通車。到2012年底京廣高鐵全線通車,再到將于2014年通車的滬昆高鐵,還有渝廈高鐵的開工建設,一舉將長沙推上了中部高速交通樞紐的位置,城市地位和對外輻射強度不可同日而語。而長沙地鐵2號線也在2009年9月正式動工,并將于2014年上半年實現試運營,空間提速,城市提質,城市開始變得扁平,高鐵新城的區域戰略地位也進一步得到全面提升。
投資環境整體提質優化。在提升高鐵新城片區整體投資環境、打造一流發展環境上,各級政府始終不遺余力。高鐵新城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以及虛位以待的招商項目,離不開片區配套設施的建設和投資環境的優化。在片區建設時序的安排上,高鐵新城采取了先行投資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熟地再上市的模式。在全面提速的語境下,高鐵新城將在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片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片區已建成或在建項目30余個,已累計完成投資80多億元。今年政府計劃投資約29億元建設高鐵新城片區,實施紅旗路及紅旗路瀏陽河大橋、黎托路北段、湘府路、平陽路南段、川河路、新花侯路北段、京港澳高速公路黎托段改造、杜花路、長托小學等項目建設。這樣高鐵新城將與老城區、星馬新城及城東新區實現連通,同時與京港澳高速、機場高速轉換對外長距離交通,實現交通流的快速疏散與聚集,利于招商引資的優越交通環境全面提質。同時,根據規劃,高鐵新城四大板塊即交通樞紐板塊、商務板塊、人居板塊、休閑板塊在近幾年的發展中實現全面的同步聯動開發建設,幾大板塊均已初見雛形,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條件。
商業住宅地產風生水起。幾年前為城運會而打造的體育新城,為日后高鐵新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體育新城概念的拋出及實施,帶來了這一片區最早一輪的快速成長,省跳水館、網球館拔地而起,成為了黎托新城區的標志性建筑物。一個接一個的外來開發商迅速搶灘體育新城,并逐漸形成了粵港、閩南、江浙、京師及本土五大門派的開發力量。美林(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最早將發展目光聚焦在這里,成為了最早吃螃蟹的人。緊隨其后,國中星城、南都·西街花園等大型房地產開發項目陸續進駐。后來,隨著武廣、甚至是京廣高鐵及其他高鐵線的開通和建設,高鐵新城作為中部交通樞紐地位的形成,給這一片區的房地產市場又來了一次全面的激活。武廣客運專線、武廣新長沙站以及配套工程從建設第一天開始,就注定是一個“高速度”的結晶體,高鐵長沙南站成為新城發展的引擎中心。按照控制性詳規方案,高鐵新城有可開發用地340公頃左右,主要開發建設商業地產、住宅、旅游及文化娛樂設施。在政府推出的眾多優惠政策下,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選擇投資該區域,認準該區域交通便利帶來的升值空間,使得區域內房地產投資增加,隨之而來配套設施的完善,更加凸顯出該區域的價值優勢。而高鐵長沙南站核心區域及其配套區的土地全部對外招商,開發建設高檔精品樓宇,適宜商務酒店、通訊、綜合超市、品牌專賣、餐飲娛樂等業態項目入駐,構建省會長沙現代交通樞紐和新型商業中心,以滿足各界人士出行、商務交流的需求。于是,伴隨著高鐵沿線巨大客流的涌入,價值流源源不斷向此地聚集,這里成為睿智投資者的首選之地,發展氛圍進一步高漲:北京茂華、香港新世界、香港國中控股、綠城、陽光100、中體奧林匹克、聯想融科智地、三江、鑫憶、德普、中達……湖南臺商總部大廈也落戶新城。正是在這塊熱土上,長房集團、美林(中國)控股、嘉盛、運達、新康橋等湖南本土地產資本大展宏圖,大型高端房地產項目遍地開花,多個超五星級一流酒店相繼入駐,競相演繹造城傳奇。眾多開發商爭相搶駐帶來土地價值的水漲船高,使得該片區的房產開發變得炙手可熱,成為了目前長沙最高檔的居住地之一和最具商業價值潛力的片區之一。
長沙高鐵新城發展大事記
2002年,由于城運會的契機,黎托片區上體育新城開始建設。
2004年,12月3日 武廣客運專線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
2005年,6月23日 投資近千億元的武廣高速鐵路在長沙瀏陽河大橋橋址宣告動工。
2006年,先后開展了《武廣鐵路客運專線長沙站周邊地區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招標方案整合優化規劃設計》、《武廣客運專線新長沙站站前廣場設計》等一系列專題專項規劃。
2007年,國家發改委以發改經體[2007]3428號文件正式批準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長沙武廣客運專線長沙新站建設規劃(初步設計)獲鐵道部批準;
7月 武廣長沙站周邊地區由“交通樞紐、商務功能和配套居住區”的功能定位調整為“中南地區區域性的鐵路客運中心和具有商務功能的交通樞紐型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內將新建“四橫兩縱一軸一環”路網。規劃確定以武廣客運專線長沙站為核心,在周邊100平方公里內打造長沙城市副中心。
2008年,高鐵新城開始了片區基礎設施建設。
2009年,5月 長沙市政府對外宣布,長沙地鐵2號線定于2009年9月16日開工建設,建設周期5年,自2009年至2014年,武廣高鐵南站為重要站點;
9月15日 2009湖南長沙武廣新城暨雨花重點項目(杭州)招商推介會在杭州凱悅酒店舉行。
2010年,1月1日 武廣客運專線全面竣工通車;
2月 長沙市黎托片即武廣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公示。
2011年,高鐵新城迎來了一輪地產開發熱潮,眾多大型高端商業、居住項目拔地而起。
2012年,4月27日 長沙以“中部樞紐·高鐵時代的新長沙”為主題的高鐵新城(上海)推介會舉行,長沙市攜高鐵新城等20余個招商項目在上海進行重點招商推薦;
11月28日 長沙武廣高鐵新城正式通過網上招拍掛形式公開出讓首宗土地,標志著高鐵新城開發建設正式拉開序幕;
12月26日 京廣高鐵全線開通運營。
2013年,10月 滬昆高鐵湖南段33座總長近200公里的隧道群主體施工已接近尾聲,滬昆高鐵長沙南站站臺已現雛形。
未來,2014年 滬昆高鐵杭長段將實現通車;
2015年 年底前將全部完成高鐵新城基礎設施建設……
2020年 高鐵新城將初步建成為城市副中心……
拓城巨變后的新核心
立足于高鐵新城得天獨厚的區位、交通、生態資源優勢,以及超高起點的發展定位,瞬間讓這片沃土成為了城市區域發展的新貴。高鐵新城經歷長沙近些年的拓城巨變后,如今以城市發展副中心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它的高速發展,得益于全國高速鐵路的建設,而同時又給整個長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騰飛契機,對長沙城市地位、區域價值的提升意義重大。中部高速交通大型樞紐新興城市——長沙,夢寐以求。借著這一戰略性城市地位的不斷穩固,長沙的城市功能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社會經濟發展由高鐵新城這一縮影不斷放大、拓展,甚至沿著通達東西南北的高鐵線將長沙的發展魅力輻射至長株潭,乃至全國,也將吸引更多的投資機會進入長沙。
從城市空間格局來看,隨著長沙城市向周邊外擴以及城區內新興片區的崛起,長沙的城市空間格局正在發生的轉變。尤其高鐵新城的建設和逐步成型,使長沙東西南北的新城空間布局亮點不斷,多個新興片區競相發展,各有特色,從而帶動長沙不斷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具體來看,高鐵新城是長沙向東發展的最佳陣地,向西則有梅溪湖片區、洋湖片區、麓谷片區,向北有濱江新城、望城濱水新城等,向南則有省府板塊、暮云片區等。借助于這些片區的發展,長沙目前的區域發展愈發均衡,而且城市功能更加鮮明和完善。
從城市商圈重構來看,在雨花區的發展藍圖里,黎托商圈與東塘商圈、紅星商圈和高橋商圈并稱“四圈”。在這“四圈”里,沃爾瑪、家樂福、友誼商城、金色家族、平和堂、步步高、家潤多、新一佳、華銀旺和等世界500強和海內外著名的大型商業集團、連鎖超市,萬家麗市場、高橋大市場、紅星美凱龍、歐亞達家居等知名品牌云集。也就是說,坐擁周邊多個成熟商業、商貿、物流商圈優勢的高鐵新城,圍繞武廣專線長沙新站為中心的一個全新商業圈層正逐步形成,未來城市的商業購物習慣和格局將被打破和再造。如此龐大的客流量,相比當年的五一商圈客流量,被擴大了幾百倍。這也為高鐵新城商圈商業地產價值留下了巨大的上升空間。相信高鐵新城商圈因其后發優勢,將在城市東大門復制另一個五一商圈的繁華,打造又一個商圈奇跡,形成名副其實的城市新中心。
從產業發展來看,高鐵新城的發展給長沙區域房地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升級換代的機會。猶如白紙上畫畫,新城地產項目的引進已不是以往有奶便是娘的模式了,根據區域發展定位和板塊規劃,嚴格把關項目招商,以高端商務、高檔宜居大戶型住宅為主要標準建設高鐵新城。于是,片區房地產業高端化自成一派,高樓不斷拔地而起,商業配套、公園學校陸續而來,已成名副其實的高鐵新區。不僅最大限度的吸引本地購房者重塑置業新選擇,更有很多廣州深圳人也來此購房,可謂南中國的后花園。同時,借力高鐵樞紐的絕佳優勢、新城周邊交通的通達以及高鐵在人才流、信息流、資本流等方面帶來的輻射效應,在招商引資、民營經濟、科技創新等方面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優化整合資源打造低碳高端的產業中心。近年來,長沙打造物流之都的目標不再空泛,菲亞特、眾泰、北汽福田、比亞迪等知名企業先后陸續落戶長沙,正是看中了長沙立體交通帶來的物流低成本,這一物流發展優勢還將不斷為長沙的發展助力。
新城夢想漸行漸近
高鐵新城,高速鐵路拉出來的一個響亮而現代化的名字,經歷多年來的打磨與建設,原來設想的規劃藍圖正在一一鋪展,新城形象正在一步步塑造,偉大的造城夢想已經漸行漸近。而未來,高鐵新城的發展前景和開發潛力更被看好。隨著2014年地鐵2號線的運營、2015年滬昆高鐵的全線開通、渝廈高鐵正在籌備建設、2015年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一個個當初設想的承諾正在一一兌現,這些都是高鐵新城未來美好前景的重要籌碼。在項目招商方面,政府多次積極推進的高鐵新城項目推介會效果十分明顯,片區居住、生活、投資的價值彰顯無疑,武廣高鐵長沙客運站西廣場南北樓、高鐵新城中央商務區、高鐵新城國際商貿中心、瀏陽河高端生態商務區、城投4、5、6號地、新城市商業綜合體、圭谷湖南科技創新總部基地等一系列重點項目都將在未來實現很好的擇商選資,開拔建設。這些項目具有地理位置顯著優越、交通極其便利、商業價值高、地塊成片分布等優勢,依托高鐵新城高成長值與強大的輻射力,是建設城市CBD的重要版圖,建成后不僅能為高鐵新城發展注入活力,而且還能豐富城市生活類型,提升城市活力。未來,長沙要努力搶抓國際資本向國內轉移、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率先發展和中部崛起戰略統籌推進的機遇,吸引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產業資本,著力引進一批商業地產戰略投資者前來謀劃發展,在不久的將來共同打造一個“輻射長株潭、引領中西部”的新城市中心——長沙高鐵新城。
Part2宜居/
配套大提質 舒適生活圈
高鐵新城的宜居典范
隨著高鐵建設的不斷推進,高鐵經濟、高鐵效應已經不斷發酵成熟。目前,我國主要高鐵線路沿線,尤其是高鐵站點附近,都已初步形成了大型商業、宜居居住集群,高鐵樞紐及周邊地區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交通集散空間,而被規劃為重要的城市功能新生長點,具有發展成為集交通服務、商業、商務、文娛、信息服務、居住等為一體的城市新型功能混合區的先天優勢。借助高鐵的發展,武廣高鐵沿線廣州、武漢兩個大型城市各自都迅速發展起了特色鮮明的宜居高鐵新城,并且新城建設的完美效果可作為今后長沙借鑒和學習的典范。
武漢
武廣高鐵新火車站,即武漢火車站,地處武昌鎮東北角的楊春湖地區。楊春湖這個寂寂無名的地方,如今已經在一夜之間聲名鵲起。根據武漢市城市總規劃設計定位,楊春湖城區將和魯巷光谷、漢陽四新一道,成為城市的三大副中心。武漢火車站周邊較寬廣的區域主要以發展利用豐富的宜居生態資源為主,營造出青山綠水環抱新客站的美麗圖景。楊春湖地區靠近東湖,屬于生態敏感區,規劃以環保工業為主。而在生態資源的再造優化方面,日后將在車站附近看到三座公園:火車站北側的楊春湖公園、西面以魚塘改造成的銀鶴湖公園和西北側的北洋橋公園。同時,楊春湖轄區東面,沿著三環線,還會有一條百米寬的樹陣,這是武漢站的后院綠障,可以遮擋來自武鋼工業組群的生產塵埃。另外,毗鄰武漢火車站還將新增青山江灘公園,規劃長達8公里,位于武廣高鐵重要工程的天興洲大橋兩側,共31.5萬平方米,成為武漢第四大江灘景點。去年,武漢地鐵4號線開通,從現在的武昌火車站到武漢火車站,僅需27分鐘,并有多條主干道在武漢火車站交會,通往黃岡、黃石的兩條城際輕軌也以武漢站為始發站,多條公交線路發往城市各個角落……得益于武廣高鐵的開通運營,如今新城發展順風順水,武漢已經逐漸成為了一個可和沿海大城市相提并論的現代化江城。
廣州
番禺石壁,武廣高鐵廣州新火車站的所在地,昔日田野阡陌、綠樹成蔭的小村莊由于高鐵的開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酒店、寫字樓、購物中心、會議中心、旅游熱點云集的現代化商圈。番禺區規劃中把高鐵新火車站建成一個城市經濟文化樞紐、以生態交通為主要特色的都市綜合體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廣州番禺高鐵新城所謂的“生態交通”,就是通過合理規劃布局,采取適當措施,在符合生態型城市發展和建設要求的基礎上,使交通系統成為低污染、低能耗、人性化的服務體系。廣州新火車站投入使用后,所有時速300余公里的高速列車班次都從這里發運,年發送旅客數量可達到近八千萬人次,形成每天20至30萬人次的超強運輸能力,這無疑大大激發了番禺商圈的人氣和發展動力。
一個宜居的新城,除了高鐵帶來的立體生態交通以外,公共配套設施、購物、娛樂、居住等都要及時跟進,配套齊全,這樣才能帶來更多的人流長期聚集和資金流的不斷涌入。番禹引進的最典型成功的案例便是廣州長隆歡樂世界,借力高鐵出行的快速性和地鐵對接的便捷性,幾大主題公園每天迎來全國各地,尤其是京廣高鐵沿線城市的游客量十分驚人,旅游業成為帶動片區商業、服務業、居住發展的核心動力。按照傳統的車站商圈規律,一般是政府廣場、火車站、周邊商圈的格局;而廣州高鐵新火車站商圈則標新立異,定位為集購物、文化娛樂、居住等一體的都市綜合體,是這個區域的商業聚集中心。在這個以高鐵新火車站為中心的新商圈里,所有新建建筑都要求時尚的外觀,區域內穿插綠地、花園等綠色生態系統,徹底避免廣州老火車站周邊那種擁擠、混亂的局面出現。
長沙高鐵新城:打造星級優質生活區
從上述高鐵沿線宜居高鐵新城典范的發展特點來看,綠色生態、出行便捷、生活配套齊全、居住環境品質化是最至關重要的。從長沙高鐵新城開始發展至現在,給長沙市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其高端商業商務配套和以開發高檔大戶型住宅為主的發展思路和定位,以高鐵片區從無到有的各類配套資源的規劃新建和提質改造,來吸引更多的商業商務人士以及渴望宜居生活環境的置業人群的大規模聚集,從而在長沙城區東邊高鐵南站輻射區內打造一個具有超高生活品質和品味的星級優質生活圈。在這里,人們享受到的將是全方位立體的生態交通出行、一應俱全的公共生活配套、高端大氣的商業商務配套以及豪華宜居的生活生態環境,進而顛覆性的營造全新的星級生活模式,極大程度的提升這一區域市民的生活品質。
長沙高鐵新城的建設秉承“以人為本”的規劃思想,以暢享人居好生活為目標,保護瀏陽河沿河生態環境,充分利用交通樞紐中心、瀏陽河岸線資源和片區“山、水、洲、城”等各具特色的元素,塑造一種“快行”加“慢活”的城市節奏,把片區建設成為一個合理布局、功能齊全、設施配套、交通便捷、文明衛生、環境優美的高標準新城區。那么在立體生態交通的打造上,除了上節中談到的對外對內四通八達的立體現代化交通網絡外,高鐵新城還規劃有交通樞紐板塊,以高鐵交通樞紐為核心,發展門戶休閑廣場、旅游集散信息服務、一站式購物廣場、酒店餐飲設施、特色展銷中心等與高鐵與旅客直接相關的功能,打造出與立體交通全面融合的全方位生活服務鏈條,方便出行的同時促進區域商業氛圍的增強。尤其是長沙地鐵2號線的開通,實現高鐵出行與市內出行無縫對接,市內出行更加低碳、環保和便捷,從而改變這一區域居民到城市中心出行、購物、娛樂、工作等的想法和模式,使人們想得更開、行得更暢、住得更寬、購得更遠,同時區域各類物業價值升得更快,打破區域、距離、交通不便的限制,充分提升區域間溝通的生機與活力。
在商業商務服務業配套上,長沙高鐵新城一直走高端路線,規劃有商業商務板塊,設置商務寫字樓辦公、行政管理辦公、星級商務酒店、特色商業餐飲娛樂街區,以及大型文化博覽設施群,形成強大的經濟文化引擎。近年來,隨著新城內諸多商業地塊開發建設的啟動,高鐵新城的商業商務配套正在日益完善,宜居宜商的片區屬性更加明顯。例如,運達中央廣場作為新城內最早的城市綜合體,星級酒店、高檔寫字樓等目前已經發展比較成熟,商業商務輻射功能已經在凸顯;最近新開業的喜盈門·范城,引進大型家居超市以及多業態的購物廣場,人氣飆升,一舉成為新城內最活躍、最火爆的商業廣場;還有多個星級酒店、大型購物超市等生活配套遍布新城;另外,高鐵站周邊的多個商業商務項目正在建設或者招商中,未來都將成為新城內商業商務新亮點,為商業商務人士、新城居民以及過往旅客提供最高檔、最優質的服務。
在營造宜居生活環境方面,高鐵新城優勢十分明顯。大力推進“生態建城”,打造環境宜人的生態景觀通道,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居民安居樂業的良好格局。借助雨花區“拓展兩帶”的生態環境整體發展思路:一帶指圭塘河生態經濟帶,主要發展總部經濟,形成貫穿南北、連接東西、帶動腹地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經濟帶。另一帶指瀏陽河生態景觀帶,主要以瀏陽河為依托,打造集旅游觀光、生態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都市濱江風光帶,將新城內的自然生態資源完美整合,形成最有效的生態輻射帶。高鐵新城還規劃有人居板塊,滿足各種群體的居住需求,提供低碳綠色住宅、濱水社區、便利商業配套等城市社區功能;休閑板塊,通過站前廣場與步行立體綠廊、濱河綠化帶等立體景觀的系統配置,營造一個環保、生態、低碳的生活環境。這些都將大大提升新城居民的生態人居生活感受。
宜居燃起置業新熱情
長沙城市規模外擴和城市新區的大力發展,打破了既有的城市功能格局,帶來城市就業、生活、商業的整體格局重構。尤其城市地鐵線路從市中心向市郊規劃布局延伸和2號地鐵線的即將開通運營,進一步深刻改變了長沙市民生活置業選擇的標準,選擇視野更加開闊,向新興城市片區轉移成為主流趨勢。目前,望城區、長沙縣及金星北板塊、麓南板塊、芙蓉北板塊、省府南板塊、金鷹月湖板塊、武廣高鐵板塊等二環外甚至三環外區域都成為各大地產豪強的爭奪點,成為真正的宜居之地,而這些區域房屋價格相對中心城區便宜,性價比高,在購房總價或租金相同的情況下,居住面積變得更為寬敞。同時,也避免了中心地段房源緊張引起的價格泡沫,實現長沙房地產市場的均衡發展。而在這些城市新區中,跟隨高鐵投資房產,高鐵新城的優勢特色最鮮明,發展潛力被普遍看好,必定被省內外置業人群所追捧。
對于購房者而言,便利的交通,齊全的配套設施,功能齊全的社區是購房參考的重要條件。長沙高鐵新城目前宜商宜業宜居的全方位發展趨勢和未來星級高品質生活圈的美好愿景,極大地點燃了該區域房地產的置業新熱潮。購房者抓住高鐵新城的巨大發展潛力,投資購買該區域的商品房或商鋪,從而使得市民在購房時不再局限于城市中心地段,逐步向高鐵新城轉移,商業物業投資、剛性住宅需求、改善型住宅需求、高檔豪宅享受等需求不斷增加,一時間高鐵新城成為開發投資的香餑餑,成為長沙市內房地產置業的新熱區。
未來高鐵新城的宜居高品質生活不僅吸引本市市民前來選房置業,更是不斷吸引著不少本省外地和省外人士安家落戶。一方面,隨著長株潭一體化和3+5城市圈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城際鐵路的陸續開建和城市間高速路網的優化聯通,省內城市間的融城效應不斷顯現,越來越多的長沙以外的本省人士選擇在長沙置業,考慮到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和未來宜居生活品質的享受,高鐵新城無疑是這類置業人群的最佳選擇之一。另一方面,近幾年京廣高鐵的高速運營大大縮短了沿線城市如廣州、深圳、長沙、武漢等的空間距離,加之高鐵新城經歷多年來的打磨和開發,區域內房地產市場日趨成熟,房地產項目大型化、高端化、宜居化特征凸顯,樓盤競爭力和未來升值潛力被普遍看漲,于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鐵新城回鄉置業潮,尤其是廣州、深圳等大型城市的外出務工湖南人返鄉購房均首選落戶高鐵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