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2 土地市場 |
2014年樓市低迷,成交一片哀嚎,房價更是低位徘徊,開發商均采取了穩健的發展策略,謹慎拿地,土地市場供應量及成交量均萎縮三成,市場調整跡象明顯。 PART 1 總量分析 一、土地供應——樓市供過于求,土地推量跌至近三年最低。 2014年長沙內六區供應土地107宗,同比下跌28.19%;供應面積605萬方,同比下跌23.84%,較2012年下跌8.05%。2014年,土地年度出讓計劃公布權劃歸地方,自行調節空間加大,按需供地。樓市降溫波及土地市場,供應量明顯回調,跌至近三年以來新低。 二、土地成交——開發商拿地熱情趨冷,土地成交萎縮三成。 2014年長沙內六區成交土地86宗,同比下跌34.35%;成交面積499萬方,同比下跌31.33%。2014年,長沙樓市急速降溫,成交量整體跌幅超過兩成,在客戶觀望樓市同時,開發商也呈現觀望姿態,拿地更為理性,市場整體低迷。成交量同時也受制于供應量的萎縮,整體的容積率由2013年的3.13降低至2.82。 三、土地成交用途類型——商業體量占比過半,未來開發風險集中。 2014年成交土地面積499萬方,其中49%為商住用地、40%為商業用地、11%為住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積1408萬方,其中商業體量占比55.98%,住宅體量占比44.02%。2014年成交用地商業體量占比過半,因住宅市場遇冷,推地重點轉向商業,而如此大的商業用地出讓,未來運營壓力和風險隨之增加。 PART 2 綜合地價 一、土地價格——地價震蕩盤整,連續7個月溢價率維持零,開發商拿地激情降至冰點。 長沙土地樓面地價近六年一直處于波動上揚的態勢。2014年長沙內六區宗地樓面地價1834元/㎡,同比下降8.41%。隨著2014年樓市的遇冷,土地供應相對減少,且多地塊綜合開發價值相對較低,多以底價成交,拉低影響了整體樓面價格。 2014年長沙內六區土地成交溢價率下滑至六年來的第二低位,下半年成交的47宗地中,僅1宗地溢價成交,開發商拿地積極性可見一斑。從各成交宗地溢價空間來看,2014年溢價50%以上地塊交易量與2013年相比減少9個百分點,底價成交占九成。近乎克制的理性導致開發商拿地頻次減少,扎堆哄搶的火爆局面瀕臨絕跡。 二、土地收入貢獻率——受制于成交量減少和溢價率降低,成交金額顯著下跌,政府土地收入銳減,財政收入下滑明顯。 2014年長沙內六區土地成交總金額為258億元,同比下降43.40%。自2013年的地價升至六年峰值之后,2014年的地價下滑主要因多數成交地塊相對偏遠,其中,望城區地價低且成交量占比接近一半,導致整體價格較低,政府土地收入銳減。 PART 3 區位分布 一、區域土地成交——河西依舊占主力 2014年望城區成交228萬方、岳麓區154萬方、雨花區51萬方、天心區7萬方、開福區37萬方、芙蓉區23萬方。其中岳麓、望城區土地成交面積占內六區的76%,與2013年持平,而雨花區、天心區、開福區占比分別下跌不到1個百分點。土地成交量各區較往年均有所下跌,但主力區域依然分布在岳麓、望城兩區,河西土地市場區域集中度依舊。 二、區域土地價格——兩漲四跌,溢價集中 區域樓面地價兩漲四跌,溢價集中。芙蓉區優質稀缺地塊成交遭爭搶,拉升樓面地價,居內六區之首;開福區為發展物流業讓路,地價下滑幅度最大。 開福區成交3宗地塊均為商業用地,其中兩宗地預計將用于物流園的建設,規劃條件限制使得零溢價成交。雨花區地價的下滑,主要受成交地塊位置相對較偏,地塊配套和資源相對較差影響。岳麓區梅溪湖、濱江新城和洋湖垸土地成交占區域一半,熱點板塊地價的支撐,保證了區域地價平穩。望城區依舊處于價格洼地,但發展勢頭良好,地價穩中有升。天心芙蓉兩區位于傳統城市核心,土地資源日漸稀缺,價格將穩步攀升,溢價情況可觀。目前岳麓、望城兩區房價相比其他四區,均處于較低水平,價格優勢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河西房地產市場成交火熱的主因,但是由于供應的不斷增長,其競爭愈演愈烈,三大熱點板塊呈三足鼎力之勢,板塊內眾名家房企爭奇斗艷,競爭火熱程度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