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IC6 預警預報 |
2014年的跌宕 2015年的表面復蘇 在史上最寬松貨幣政策 和政府大力支持去化的環境下 2016長沙樓市需要關注哪些要點? 對哪些方面需要尤其注意 從而避開險境開辟新峰? Part 1 土地市場預警 一、土地類型預警 除工業土地占比大幅上漲以外,2015年的土地市場成交延續了和發展了2014年土地市場的態勢,住宅用地的成交進一步萎縮,商業用地占比進一步加大。在非工業用地外,商業用地成為了2015年長沙內六區市場推地的重點。連續幾年商業用地出讓比例的加大,也增加了2016、2017兩年的商業待開發體量。在目前商業綜合體和商業用房已經出現飽和的情形下,未來的商業地產的運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經過去年一年住宅的成交反彈,預計2016年的商住用地比例會有所回升,純商業用地的比例會下降。2016年投入開發純商業用地的壓力和風險仍然比較大,商住用地的開發在快速去化的形勢下只要找準價格和區位定位,還是比較穩妥。 二、拿地區域預警 行政區域預警 2015年內六區成交411萬方,其中商住三類成交180萬方,占比跌破50%,商住三類中,商業用地比重超過63%;居住用地和商住用地因主要成交在望城區,導致平均樓面地價被大幅拉低。從2015年的成交情況來看,土地成交也呈現逐年邊緣化的趨勢。從2015年的成交情況來看,土地成交也呈現逐年邊緣化的趨勢,由于傳統五區內供應減少,尤其是居住用地,2016年的拿地主要區域仍在望城區,商業用地將是重頭,在望城開發大體量商業項目在近兩年可能會遇到較大競爭壓力。 板塊預警 2015年濱江新區三大板塊(梅溪湖、洋湖、濱江新城)僅有1宗地塊成功出讓,成交地塊少成交溢價低,這相比前幾年濱江新區一出地塊企業紛紛搶地的火熱現象,大為不同;而近幾年大熱的高鐵新城也因庫存高企的原因,2015年無地塊成交。 2015年的河西土地市場三大板塊雖然成交不理想,但主要是開發商拿地均很謹慎、政府推地質量不高,有意控制節奏。而隨著洋湖垸濕地公園的開放、梅溪湖板塊規劃逐步落實、濱江新城的進一步完善成熟,在湘江新區的牽扯下,三大板塊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加深,區域內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競爭將愈演愈烈,但土地市場不可能再回到幾年前的水平。 Part 2 商品房供應和推盤預警 產品上市時段預警: 對在售項目新開工至拿預售證日期進行抽樣調查,時間間隔會隨著政策的放松和收縮態勢略有發化,但基本間隔在6-7個月,即項目新開共后需6-7個月左右斱能拿到預售證。因此,大部分2015年下半年的新開工項目預計將在2016年上半年上市,成為市場新增供應量。此時長沙住宅市場將迎來多個項目上市,時段內相對銷售壓力較大。 產品開發類型預警: 近三年,市場消化主力產品由極剛需逐漸向改善型過渡。2015年,90-120㎡銷量單比達到35%,近兩年,該類型產品市場分額擴大速度加快。 2015年,住宅產品單套大亍90㎡產品消化量占三分之二。2015年,客戶對產品需求轉變已成定勢。加上棚戶區改造浪潮和全面兩孩的推進,2016年樓市主需求將繼續向改善型產品傾斜。 各面積段歷年銷售占比(2011-2015年) 面積段2011年 比例(%)2012年 比例(%)2013年 比例(%)2014年 比例(%)2015年1-11月 比例(%) ≤60㎡12.369.4311.528.747.39 69-90㎡27.2428.1626.3924.3222.41 90-120㎡24.2131.6032.4235.3037.88 120-144㎡20.8019.4320.7521.0024.56 。144㎡15.3911.388.9210.647.76 從表中可以看出,內六區住宅產品單套90-120㎡、120-144㎡兩種類型產品近三年銷量持續提升,表明客戶需求轉移提速。相比之下,60平米以下套型成交比例不足8% 。原因有兩個,其一,2015年置業人群以自住為主,投資小戶型放租的比例下降明顯;其二,一次性到位的置業者比例增加。 營銷推廣預警: 從營銷上看,2016年,渠道營銷加碼、升級,配合貼近市場的定價策略和產品價值力的傳輸,將成為提高項目提高銷量的制勝利器。光靠價格“拼跌”并不能帶來銷量的持續走高。“性價比”升級為衡量各類型產品線的高關注標準,不再是普通住宅的與屬代名詞。未來是對差異化產品價值和創新營銷模式的考驗。 2016年,在2015年大行其道的截客、分銷模式由于受到其自身內部監管的難題,市場份額會有所退讓。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價值傳播,線下口碑轉介和老帶新等多渠道帶來持續客源,結合真實惠的產品,成為持銷的關鍵。 Part 3 價格定位預警 從2015年的情況來看,內六區成交價位段主要集中在7000元/平米以下,除去非市場化的定向房源,5000-7000元產品的成交占比超過50%,其中5000-6000的產品要略多一些。這說明當下的長沙市場就是一個受剛需、剛改左右的市場。對于房企來說,價格定位十分重要。在目前的環境下,價格在中段,相對交通環境較好的性價比突出的項目,將會在2016年獲得快速的去化。 價位段 比例(%) ≤4000元/㎡ 18.88 4000-5000元/㎡ 18.18 5000-6000元/㎡ 21.95 6000-7000元/㎡ 20.87 7000-8000元/㎡ 9.73 8000-10000元/㎡ 7.4 。10000元/㎡ 3 合 計 100 Part 4 區位板塊預警 行政區域預警: 望城土地儲備量最大,將成為未來幾年開發的要地。芙蓉、岳麓商辦類用地待開發比重超過五成,建議開發前做好區域同物業市場調研類工作。 尚未開發發的土地中,也是望城單比最大。2012-2015年,內六區出讓的年土地總量中,超過一半位于望城。近四年開發土地面積比重超過六區總和的65% ,未來區域房地產開發仍有較長周期。新項目進入該區應謹慎。 2012-2015各區住宅及商辦待開發量 天心區開福區雨花區芙蓉區岳麓區望城區 目前住宅待開發量(萬㎡ )11.1446.32127.2117.34142.151048.24 目前商辦待開發量(萬㎡ )6.6745.11155.2125.16212.38731.15 各板塊短期風險預警: 各板塊對市場銷量貢獻率分化明顯。2016年,星沙-經開、省府-紅星、洋湖垸、梅溪湖、高鐵新城、濱江新城將成為提升整體銷量的主力,區域星沙-經開作為一個獨立板塊,月均銷售突破1500套,在售項目數量領先于其余十三大板塊。 第二梯隊四個板塊成交量貢獻率占一半。片區內在售項目在2015年大多實現了快速去化、成交活躍期,預計2016年依舊成為銷售主力區域。麓谷、隆科、月湖城北、濱江新城月均消化量在5萬方左右。片區處于前期規劃兌現期,2016年將成為成交帶動潛力區域。 第四梯隊貢獻率較小,區域樓市極端發展是主因,未來對整體成交的拉動作用較小。 2016年,高鐵新城、星沙和洋湖垸等市場容量大,目前在售項目數量和去化速度均在前位,發展潛力大,大市府、芙蓉-馬王堆等存量低且去化少,短期內區域發展有一定局限性。 考慮到庫存方面,中心、梅溪湖、月湖城北、濱江等片區消化速度較緩慢,消化周期長于平均水平4個月以上。當然省府紅星、洋湖垸、高鐵新城雖去化快,但存量也高于平均水平,壓力大,短期風險值得關注,應注意推售節奏和產品價值差異化。 2015各板塊去化情況比較 類別名稱2015年月均去化 套數(套)面積(萬方) 第一梯隊星沙-經開150713.91 第二梯隊高鐵新城8259.33 省府紅星7717.63 洋湖垸7187.9 梅溪湖6457.22 第三梯隊麓谷5856.26 隆平高科5425.58 月湖-城北5325.45 濱江新城4705.18 第四梯隊大市府4514.62 大托暮云4014.32 中心3213.56 雷鋒-金星北3213.47 芙蓉-馬王堆20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