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樓市置業陷阱大曝光 |
隨著越來越多人購買了屬于自己的房產,“業主”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相對的,人們對物業服務企業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此產生的物業糾紛也就越來越多。業主抱怨物管服務質量跟不上,物業費用途不公開等;物業方面稱物業費繳納業主不積極,甚至拒交物業費,影響招聘高素質服務人員,更新服務設備,質量自然就會相應降低。 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0731房產網攜手893汽車音樂電臺特別策劃的“買房是門手藝,樓市需要品質”活動全面啟動,曝光買房賣房過程中諸多的“把戲”,撕下樓市的“畫皮”,為購房者撐起一把保護傘! 六大樓市陷阱 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如期而至,每年的這個時候,這臺晚會都聚集了億萬觀眾的目光,只因它旨在還原我們本應該知道的真相。315晚會已經落下帷幕,一大批企業名單被曝光,涉及搜索、運動、醫療、食品、服務、跨境電商等各個領域。 而對于樓市而言,各類糾紛、陷阱、騙局同樣存在。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0731房產網根據315專題各投訴通道接收的內容以及0731房產網政務網2017年投訴欄目的情況,我們總結了一些在購房和交房過程中容易出現糾紛的典型情況。 為了能讓以上數據分析更加精確,我們特意將取樣時間從今年的1月1日開始,一直到3月15日,從對數百條投訴的分析中,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長沙樓市房產糾紛大體上分為六大類,這其中物業亂象問題最突出,投訴者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對物業不滿意;同時,從圖中可以看出,房屋質量問題以及開發商擅改規劃,也是置業者投訴的焦點。 而兩證難辦問題、定金和團購費用糾紛也讓消費者頗感頭疼。與此同時,在今年政府“限價”調控的大環境下,開發商違規預售問題突出,導致無法備案,合同備案問題占比上升,超過10%。 規避樓市陷阱有妙招 糾紛 1 合同備案問題 防范措施 購房網簽后長期不能備案,尤其是今年政府“限價”調控,F在大多數是期房,所以就需要取得預售許可證;如果房產沒有取得預售,那么屬于違規操作,是不能簽訂購房合同的;還有就是可能樓盤已經抵押給銀行,在沒有解押前,房產是不能進行銷售的。所以購房前應了解清楚,避免出現無法備案的情況。 糾紛 2 物業亂象 防范措施 物業是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業主與物業的糾紛涉及許多方面,亂收費、物業資金去向不明、停車難問題、物業費與服務水平不匹配,亂象紛呈。所以購房時可以選擇一個物業較好的樓盤。 糾紛3 兩證難辦 防范措施 說到購房糾紛,最讓業主揪心的恐怕就是辦證的問題,辦不了兩證,權益難以得到保護。其實,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由于開發商“五證”不全造成的。還有可能就是開發商資金債務糾紛、擅改用途和規劃以及違規建設。購房者在買房時一定要查看開發商的“五證”。 糾紛 4 定金和團購費用 防范措施 定金和團購費用糾紛一直是房產糾紛中比較典型的代表。定金退還困難、團購優惠活動名不副實這都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因此在繳納定金和團購費用時有必要以書面形式進行約定才有法律效力,并且書面約定要詳細清晰。 糾紛 5 擅改規劃 防范措施 買房前所了解的規劃與交房后的實際情況不符,有開發商單方面修改小區規劃,前期宣傳的花園景觀等公共設施未如約修建,此類現象層出不窮。在購房時不能僅憑開發商給出的宣傳冊,或口頭上的承諾來研判小區規劃,看房時可要求開發商提供規劃部門核準的小區平面圖,某些重要的細節必須寫進購房合同,以保證其有效性。 糾紛 6 房屋質量 防范措施 房屋質量糾紛是房屋交付之后購房者常常遇到的疑問,質量疑問多見的有裂縫、滲漏、墻皮掉落等。房屋出現質量糾紛,有這幾種解決辦法:一是可向建造行政主管部門投訴;二是洽談調停;三是向裁定機構提起裁定;第四,憑借法律手段,保護正當權益。 除了以上幾點外,樓盤的虛假宣傳也是讓人頭疼的問題。 盤點下開發商的忽悠廣告中常見的幾種手法。請各位置業者在購房過程中一定要警惕。 陷阱1 偷換概念的“零首付”“低首付” 在如今的樓盤廣告中“零首付”、“低首付”往往是最突出的廣告內容,這些開發商的營銷噱頭,不是附加了比正常買房還復雜的條件,就是把“首付款分期付”換了種說法。 防范支招 勿貪小利,把“零首付”作為附加條款詳盡的羅列在購房合同中,避免購房無效以及按期償還給開發商或者中介的首付無法索回的情況。 陷阱2 標繪失真的樓盤位置 置業顧問在介紹樓盤周邊交通時,不是指著沙盤就是對著區位圖進行講解,通用說詞是“交通便利,直通市區,距市金融商圈多少千米,路程多少分鐘”,總之就是給人一種近在咫尺的感覺。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路程多少分鐘都按私家車出行來計算。樓盤位罝的示意圖往往也不按比例繪制,所標示的位置與實際位置至少相差幾條街道。 防范支招 對于樓盤交通實際情況需要實地去考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準。 陷阱3 標繪失真的樓盤位置 置業顧問在介紹樓盤周邊交通時,不是指著沙盤就是對著區位圖進行講解,通用說詞是“交通便利,直通市區,距市金融商圈多少千米,路程多少分鐘”,總之就是給人一種近在咫尺的感覺。然而,大多數的情況是路程多少分鐘都按私家車出行來計算。樓盤位罝的示意圖往往也不按比例繪制,所標示的位置與實際位置至少相差幾條街道。 防范支招 對于樓盤交通實際情況需要實地去考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準。 陷阱4 夸大宣傳的園林實景與樣板間 這種手法多出現在一些新樓盤的宣傳廣告中。因為沒有前期現房可供參考,因此購房者很難發現樣板間與實際產品之間的戶型、面積偏差以及被縮小了的家具配罝。而項目宣傳冊上的陷阱更多:被夸大的綠化園林、被加寬了的樓間距、還未審批通過綠化率與綠地率的概念偷換…… 防范支招 購房者保留樓盤推廣廣告和宣傳資料等證據,因為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如果商品房銷售廣告和宣傳資料說明和允諾的內容是具體確定的,如‘小區綠化率達到60%’,這個說明和允諾即使未載入商品房買賣合同,亦應當視為合同內容”。開發商違反該說明或允諾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陷阱5 “偷來”的贈送面積 在樓盤廣告里,開發商非常喜歡突出“買房送飄窗,買房送家裝”等內容,但是這些所謂的“贈送面積”實際上都是開發商鉆政策空子“偷來”的。比如“將飄窗位置直接落地,然后將房間擴大”,這樣的“飄窗”位置在規定中是不算面積的。而大部分所謂的“贈送面積”,因為并不在規劃報建的建筑面積和容積率內,所以是沒有產權的。 防范支招 對于贈送面積應在購房時,盡量明確贈送面積的具體情況及將違約條款約定清楚,確定贈送面積的產權歸屬。 陷阱6 無中生有的周邊配套 除了價格外,生活店鋪是否充足、就醫讀書是否齊全、公園風景區是否成熟等等這些周邊配套,是決定置業者們是否購房的第二大因素。鑒于周邊配套的重要性,有些樓盤廣告因此就會開始“拉關系”。比如幾公里外有一個大型公園,廣告就宣傳“與萬畝生態公園毗鄰”;學;蜥t院還在規劃中,就介紹自己是“學區房住區,擁有著名醫院”…… 防范支招 對于樓盤周邊配套需要實地去考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準。 陷阱7 嚴重縮水的精裝房 精裝房因為拎包入住、省時省力的優點成了不少購房者的首選,然而目前精裝修房的質量缺少明確的行業標準,而且在監管層面上,對于精裝修房的交房驗收也是缺少標準的。因此精裝房的問題頻現,比如在裝修過程中,掉包裝修建材品牌及型號、裝修工藝不到位等等。 防范支招 購房者應在簽約時盡可能詳細地約定各裝飾、設備的品牌等具體細節,并且保留好樓書廣告等證據,以便發生爭議時維權。 經典“吐槽”一覽 由0731房產網與893汽車音樂電臺共同企劃的“買房是門手藝,樓市需要品質”315兩大維權通道開啟以后,收到了不少市民吐槽,小編粗略估計,“槽點”主要集中在購房后遲遲無法備案、物業服務差、被忽悠交定金后無法退還、公共設施及車位配套不符合等問題,以下是小編從眾多留言中篩選出精彩留言,看看你的房子“躺槍”了嗎? 彭女士吐槽內容 去年買的房子,房款已經交了,合同也簽了,半年多了,但是遲遲不給備案,置業顧問說是政府不給備案,都是說辭。明明價格在限價之下(都是7000左右每平),政府不會不給備案的。開發商一定是有什么見不得光的事情;呼吁管理部門介入主持公正。! 湯先生吐槽內容 開福區珠江酈城薰衣道小區,物業費2.5元/平方,但是門禁常年四季都是壞的,業主起碼的安全通道都沒有。然后物業一直和電信公司利益糾紛,不讓電信信號覆蓋。還有,車庫對業主無優惠不允許月租,將業主定義為臨時車輛。 諶先生吐槽內容 長沙某開發商 1、五千抵五萬,實際沒抵一分錢,五千塊被吞了。 2、樓道不貼瓷磚搞的白色涂料,與其宣傳的高品質樓盤完全不相符合。 3、窗戶用的是最差勁的塑鋼窗,品質極差,也與其宣傳的高品質樓盤不符。 4、前期隱瞞重大缺陷,在1和7棟之間建垃圾站和公共廁所,待業主買房后一段時間才知道,找開發商理論也沒有合理的解釋。 5、一共賣了有十棟樓,幾乎所有業主都沒開發票,開發商涉嫌嚴重偷稅漏稅,請監管部門務必嚴查嚴懲! 張女士吐槽內容 我16年八月份在雨花區購買的商品房,合同也簽過了,付的全款。至今已經半年了,可是遲遲沒有備案,咨詢置業顧問,他們總是說等等……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瀾灣業主吐槽內容 長沙寧鄉瀾灣國際小區,開盤一期工程即爛尾,現已逾期5年未交房,業主2億購房資金打水漂。屬地管理機構就在樓盤一路之隔,當年轟轟烈烈招商引資剪彩登臺,今日裝聾作啞不出面,業主維權艱難,何時才能入。。! 王女士吐槽內容 我去年九月買的,收一萬的團購費不抵房款,發票是與樓盤不相關的第三方公司開具的,是不是不合法的收費? 結束語 在不斷強調“公平、公正、公開”的今天,購房者權益越來越受保護。房子作為多數中國人一輩子的投資,意義重大。一些房企為追求眼前利益、忽視質量誠信,質量違法行為和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既損害了置業者權益,又阻礙了自身發展,甚至影響到整個長沙樓市的誠信。只有政府加強監督,你我普通置業者對黑心開發商說“不”,才能讓長沙樓市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