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
[作者]:胡漢清 |
回首2007 2007年,仍然是新政當頭的一年;2007年,又是樓市風雨兼程的一年;2007年,也注定要成為中國房地產業的“民生年”。 這一年,從物權法頒布實施到住房保障工作全面開展,從土地增值稅清算到物業稅開征準備,幾度加息、提高首付、地王頻出、房價跌漲、24號文出臺、39號令頒布……。太多的樓市元素刺激著民眾的神經。從房價高企到消費者觀望,再到一線城市房價松動下調,這一年,樓市表情復雜多變。 這一年,《物權法》的頒布和施行,使公民的私有財產被更加明確地得到認可并予以平等保護。“有恒產者有恒心”,物權法之于置業者的意義,在于堅定地給予了他們信心保障與制度保障,這何妨不是樓市發展的“穩定劑”和“推進劑”? 這一年,房改十年,回歸保障。“24號文”作為“中國住房體制第三次變革”而出臺,顯示了政府對住房保障前所未有的關注,也改寫了政策調控的思路與方法方式。住房保障立足民生高度,民眾“居者有其屋”的生活夢想逐步照進現實。 這一年,還有太多的市場變化已經產生或正在醞釀之中,然而,這都是市場進化與完善的必然結果。 站在2007年歲末,未來又將如何?在物權法、住房保障之后,等待人們的又將是什么? 物業稅議題的適時提出,再次給予了業界、學界和民眾新一輪關于樓市未來的想象空間。物業稅是否是樓市的下一個焦點話題?人們即將面臨的是怎樣的一個“物業稅時代”?物業稅將帶來新的機遇?還是樓市由此進入“拐點”?本刊將立足物業稅在規范樓市、促進產業發展、維護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長遠意義,來對物業稅開征作些許觀察與思考。當下談物業稅或許只是一種構想和猜測,但物業稅之于稅制改革,之于房地產業,之于樓市,之于房價,之于調控政策,之于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望,終究是要從建立長效機制上來服務時代經濟、服務房地產業、服務億萬民眾。盡管坊間眾說紛紜觀點不一,但從這眾多的爭議、質疑和推斷分析中,我們期待能從中去獲得些教益和啟示。畢竟,人們期待的是一個有著廣大而深厚公信力政策下的,美好和諧的“物業稅”時代的到來。 2007年行將過去,樓市也離成熟與理性更進一步。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主導地位依然將發揮重要作用,繼續保持房地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不斷改善住房條件和推進住房制度改革,依然是產業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終極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