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逐步建立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
6.1多渠道保障棚改資金需求
我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有序推進。根據住建部公布數據,截至9月底,已開工720萬套,基本建成470萬套,分別達到年度目標任務的103%和98%,完成投資10700億元。10月14日,住建部發布消息稱城鎮低保家庭住房已實現應保盡保,到2014年9月底,通過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等實物方式及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方式,全國累計解決了近4000多萬戶城鎮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其中約1900萬戶是城鎮低收入家庭。
棚戶區改造仍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點。年初的《城鎮住房保障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指出,棚戶區居民實施住房改造,已經成為解決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的重要方式。9月的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部際聯席會第一次會議中指出,在解決“三個一億人”住房問題方面,要科學制定“十三五”住房保障計劃和年度建設規劃,大力推進各類棚戶區改造,2015年棚戶區改造規模不低于今年,林區、墾區棚改力爭基本完成!秶倚滦统擎偦巹潱2014-2020)》也指出未來將加快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舊住宅小區綜合整治、危舊住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到2020年完成城區棚戶區改造。
積極拓寬金融渠道,保障棚戶區改造的資金支持。今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加強棚戶區改造的資金支持。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今年要更大規模推進棚改,必須抓住資金保障這個“牛鼻子”,把政策支持和市場機制有效結合,為棚改提速提供依法合規、操作便捷、成本適當、來源穩定的融資渠道。5月19日,發改委下發《關于創新企業債券融資方式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逐省研究融資預案,適當放寬企業債券發行條件,推進企業債券新品種創新,研究推出棚戶區改造項目收益債券,開展棚戶區改造項目收益債券試點。8月4日,《關于進一步加強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通知》下發,明確各地要推進債券創新,8月13日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也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券融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7月25日,銀監會批準國家開發銀行金融事業部開業,人民銀行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工具為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提供了1萬億元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額度,資金利率較市場利率低約1個百分點。截至10月末,使用PSL資金發放的棚戶區改造貸款3127億元。國開行對棚改資金支持力度的不斷升級,意味著通過棚改推進中國城鎮化進程、推進中國經濟與社會結構轉型升級,已經上升成為國家戰略,資金則將主要通過政策性銀行解決。此舉將有效緩解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的資金瓶頸,大大加快棚改建設力度,同時對擴內需、轉方式、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6.2建立多層次、多來源的住房保障體系
確定共有產權房,并進行試點。今年兩會提出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4月2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刊發新聞稿,確定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淮安和黃石為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城市,同時住建部將適時擬定《共有產權住房指導意見》,以便作為全國推廣共有產權住房的規章依據。9月15日,湖北省住建廳發布《關于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共有產權住房,據悉湖北省新增宜昌、秭歸、漢川3城市作為共有產權房試點。此外,12月19日起,南京市將停止接受保障性限價房申請,限價房、經濟適用房都會歸并為共有產權房,并在明年開始推出。
公租房和廉租房兩房并軌。2013年末,住建部、財政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的通知》,指出從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并軌后統稱為公共租賃住房。2014年3月,財政部印發《關于做好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有關財政工作的通知》,完善并軌過程中的財政工作。7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并軌后公共租賃住房有關運行管理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創新融資機制,多方籌集資金,做好公共租賃住房及其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從地方層面來看,6月北京出臺《北京市城鎮基本住房保障條例》,其中提出兩房并軌為配租型保障房,9月四川發布《關于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軌運行的實施意見》,進行兩房并軌工作。
收購普通商品房房作為保障房源。2014年北京、湖南、江西等地出臺文件,提出政府收購普通商品房作為保障房來源,此方式不僅可以保障保障房房源,也有助于城市消化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合理回歸。據悉,住建部積極研究收購普通商品房作為保障房來源的新模式,擬出臺收購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對地方政府回購或回租普通商品房分類做出具體要求。
7.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長效機制突破前行
7.1綱領性規劃文件出臺
規劃出臺體制逐漸完善,城市規模劃分遵循新標準。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出臺,提出五大方面的制度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9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試點先行。
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新標準增設了超大城市,細分小城市和大城市,提高人口規模上下限,并將統計口徑界定為城區常住人口。新標準的出臺有利于鼓勵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優化發展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區域一體化建設逐漸提速!缎滦统擎偦巹潯穼Τ鞘腥喊l展提出了明確目標和要求:在保持中心城市經濟附著力的同時,強調建立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2014年以來國務院批復包括新區建設、區域市場協作在內的多個發展規劃,其中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及“一帶一路”戰略地位迅速提升。繼3月河北省政府出臺《河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后,京冀、京津先后簽訂多項合作協議,隨著年末民航局發布《民航局關于推進京津冀民航協同發展的意見》、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北京新機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即將步入快車道。此外,9月《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將有利于挖掘中上游腹地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優化沿江產業結構和城鎮化布局,形成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良好發展格局。
7.2戶籍制度改革快速跟進
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不同規模城市差別化落戶政策。”《關于2014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的意見》中提出“根據各類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再度明確了未來不同城市人口調控的導向——“能放開的放開,該控制的控制”。11月17日,全國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統籌配套、協同推進,抓緊制定《居住證管理辦法》,做好戶籍制度改革與教育、就業、醫療、養老、住房保障、農村產權、財力保障等相關領域改革的銜接。
地方層面戶籍制度改革屢有新突破。廣東對不同城市落戶政策提出相應要求,包括嚴格控制廣州、深圳兩個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逐步調整珠三角大中城市入戶政策、加快放開大中城市落戶政策、全面放寬中小城市(城鎮)落戶政策等。河北省政府發布《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全面放開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但對于環繞北京、天津最近的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永清縣和固安縣五市縣,則將采取“合理確定落戶條件”的方式。河南發布《關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同時鄭州將建立完善積分落戶制度。
7.3不動產登記加快筑底
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暫行條例年末公布。兩會后不動產統一登記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上半年不動產登記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不動產登記局正式掛牌;8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對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不動產登記局“三定方案”正式印發,11月不動產登記中心成立,12月22日,修訂后的《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正式出臺,將于2015年3月1日起執行,并指出將用4年左右時間建立有效運行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
在中央層面快速推進的同時,各地也積極推動不動產統一登記職責和機構整合工作,北京、天津、河北、內蒙、遼寧等20余個。▍^、市)已明確啟動不動產登記相關工作,貴州、湖南等地已開展了不動產統一登記試點。
房地產稅立法相關工作逐步展開,財稅制度改革時間表出臺。房地產稅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一環,也是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的重要部分。房地產稅的征收,將更為有效地引導合理住房需求,保障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2014年兩會均提出要推動房地產稅立法相關工作。6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指出,今明兩年是稅制改革的關鍵時期,房地產稅是重點鎖定的六大稅種之一。下一步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使房地產稅逐步成為地方財政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到2017年,房地產稅改革將會正式實施。此外,房地產業“營改增”動向也引起各方關注,財政部對房地產業擬采用17%的增值稅稅率。